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班组领导力提升(班组领导力与执行力心得报告)

2024-06-20 10559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如何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2. 怎样提高员工及班组长执行力
  3. 班组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一、如何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如何提升组织领导力?自从领导力一词在国内传播开来之后,领导力的培育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的重视。但对于领导力的培育和提升,国内企业却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其中以“个体领导力”的培育来取代“组织领导力”的意识和行为尤其突出。中国企业主更多的迷恋于“个体领导力”的培育和提升,而事实上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获取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和提升“组织领导力”,这才是领导力培育的关键。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度和外在形象,是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守执行的。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从“个体领导力”转向对“组织领导力”的培育,就应该从培育和提升企业文化力角度着手,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组织领导力”的培育和提升。???一、国内企业领导力培育中的误区“个人领导力”替代了“组织领导力”???自从领导力一词被引入国内之后,对领导力的研究和实践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实施也证明领导力的培育将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如何发展领导力却成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笔者在面对众多企业老总的时候,每每谈及领导力都是兴奋不已,纷纷阐述自己是怎么认识并接触领导力的,参加了多少多少次有关领导力的培训和研讨,似乎自己一下子就从原来的混沌世界进入了清晰的、有序的领导境界,从原来的“粗暴式”的“管理”转化到了“精细化”的“领导”境界,不说是领导力让他“醍醐灌顶”,至少可以称得上是“茅舍顿开”。但当笔者问及:假设今天你离开企业一天,企业是否可以就此正常运转?十天,半个月呢??3个月,半年呢?你的下属是否同样兢兢业业,团结协作,努力地朝着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此时,很多企业老总就会陷入沉思。是的,这就是目前国内企业老总对领导力培育和提升中的迷恋和误区。个人通过一系列的“领导力”培训,个体领导者的个人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对企业的运筹帏幄能力确实是越来越好,越来越高,但正是这种美好的自我感觉,使得他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下属,甚至是他的领导团队对他个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决策离不开他,日常的管理也离不开他。领导力的培育成为了其尽情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而全然没有了周边“伴舞者”的身影。“个体领导力”的培育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完全掩盖了对“组织领导力”的培育。而组织领导力的培育却才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源泉和动力。???虽然目前国内对领导力的定义还存在着诸多的分歧,但对领导力的核心界定要素,大家还是基本可以达成共识的:首先是一个团队;其次团队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再次是团队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为我们指明了领导力培育的方向:个体领导力的培育最终要转向于组织的领导力,要将个人的魅力、个人的影响力转化为管理团队,至少是领导团队的组织影响力,这样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保证具有最强的作战能力,毕竟企业对个体的依赖总是有限度的,这即包括时间的限度,也包括空间的限度。???从“个体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的培育转变,就要求个体领导者进行自我角色定位的转变:从命令、控制的管理方式向教练、辅导员的角色转变;从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向民主议会制的“领导”方式转变;从“英名决策”、“伟大统帅”的形象向相信并依赖于“群众的力量”的“幕后英雄”转变。???二、企业文化力的培育可以有效促进“组织领导力”的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愿景、使命与价值观,及其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和对外形象的集合。企业文化建设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激励、引导和约束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为原则,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充分体现出对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六大作用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如图1:企业文化六力。????企业文化建设,即企业文化力的培育,将从二个方面实现对“组织领导力”的提升。???第一,企业文化力的培育首先要求个体领导者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构建完成企业未来的发wk_ad_begin(

);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展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与“组织领导力”的构建相对应,个体领导者的个人魅力首先在于可以“看到”,并清晰地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未来,以及清晰企业在实现这个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这个美好的未来和价值理念便是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雏形。???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便是“个人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转化的过程:文化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首先在个体领导者的头脑中形成,之后将在领导团队中达成共识,再逐渐传递到管理团队,最终发展成为整个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美好的、科学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个体领导者的个人领导能力、个人魅力的综合表现,是其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个体领导力的外化,但当这个愿景、使命和价值理念成为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时候,它便成为了这个团队、这个企业向人们展示出来的组织领导魅力。???比如福特公司,它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品公司”,它的使命是“献身于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个人活动能力的事业”。它的价值观是“客户满意至上,生产大多数人买得起的汽车”。在这之前,这个愿景、使命和价值理念可能仅仅是福特先生个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展示了福特先生个人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但当它成为福特公司整个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福特”这个公司给我们展示出来的勇气和决心,感受到的是福特公司的组织魅力:是福特公司,而不是福特个人;是它现在的整个经营管理团队,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行为。???因此,“个体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的转化,首先就需要将个人的魅力、个人的美好蓝图通过文化的建设转变为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成为整个组织团队展示给人们的自信、承诺和独特魅力。???第二,将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通过相关制度、行为规范确定下来,并以培训、辅导、日常监督和评估等各种方式,将其内化为组织的领导力,成为引导、激励与约束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保障。???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确立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个层面,企业文化要充分发挥其凝聚力、激励力、导向力和纽带力等文化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将文化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从制度上确立下来,从意识、行为上进行培育和宣贯,通过“认知-掌握-内化”这样一个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构建,形成“组织领导力”。???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最大问题也正是在这第二个层面,即无法将企业文化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进行内化。而无法内化的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依然还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美好愿景。从领导力的构建来看,也只是“个体领导力”,而非“组织领导力”,甚至连“个体领导力”都不是。???依据笔者多年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要实行企业文化内化的目标,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相关配套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确立,其实是对企业旧有经营管理理念的否定或修正,因此,凡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流程都应当进行重新梳理。但由于受到组织能力及现有资源的限制,企业可能无法一步到位。因此企业可以依据“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矩阵对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制度进行分析,列出实施调整的先后顺序。依据经验,笔者认为至少三个层面的制度应该在企业文化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确立后需要马上进行调整的:???一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机制,这是实现个体意识向群体意识、组织意识转变的前提;???二是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行为规范的编撰和设计,是为理念的执行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导,以标准说话,避免模棱两可,这是实现文化内化的基础;???三是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文化建设重在引导,要让员工切实体会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好的可以得到什么奖励,不好的将会受到什么惩罚,这是实现文化内化的保障。如表1: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奖励和诚勉机制。????四是文化建设的日常考核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了引导还不够,还要有日常的考核、监督和评估,

  

二、怎样提高员工及班组长执行力

对于销售业务线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的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是销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大多数公司的年度销售指标也都分解到大区、省区、办事处和代表,但这还远远不够,销售指标要想既准确又能落实必须层层分解,直到不能再分。

  

使目标明确的另一个辅助手段是工作单制,工作单上明确描述工作内容、期望结果、完成时限、可用资源、负责人、主要协助人等,签字生效。工作单在两种情况下会发挥明显的作用:一是跨部门协作时。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重点工作和业务侧重,所以各个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很难一致,并且协作的工作容易被本部门的工作挤占而造成拖延。比如,市场部和生产部就包装改进问题的合作中就可用到,包装如何改动,尺寸、色值、字体、字号等等很多细节,如果单纯电话沟通会有很多歧义,写出工作单就很清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中层管理者给执行者下达指令时,由于执行者的业务能力限制可能对该指令不能完全理解,也有可能中层管理者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而执行者又不敢仔细问,造成执行不利。

  

所以,工作单的主要作用是要让工作要求更加清楚,而不是为了签字落实责任。

  

岳飞靠发明钩镰枪,教给士兵钩马腿而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如果没有这个可行的方法,岳家军再勇猛也未必能取胜。执行层的任务既然是执行,管理者就应该假设他们没有思想,从而对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

  

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法需要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有效配合。

  

首先决策不能是根据领导的意愿拍脑门决定,而是要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论证;

  

支持可以是高级员工给下属的业务指导,也可以是专业的内部或外部培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励志培训不会带来多少业务增长,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

  

任何一个方法总有不足之处,执行中的反馈有助于使其进一步完善。

  

在大多数企业里,流程在形式上没有问题,而是在执行中表现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两个:(1)外行管内行;(2)责权利不对等。

  

比如有些企业里营销老总不掌握业务代表的人事权,招聘和辞退都是人力资源说了算,这样如何保证代表的工作能力,又如何处理不该留用的员工,又怎么能保障执行力?这是外行管内行的典型表现。

  

责权利不对等则造成了工作互相推诿,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了,最终所有小事都推到老板那里。

  

所以,要想使流程合理,首先要转变管理思想,一是老板要适度放权,二是部门之间要强化支持功能、淡化管理功能,尤其是不能让外行管内行。比如说财务部和销售部的关系,财务部的管理功能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核票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二是在做下一年度的预算时控制财务指标。但是有很多国内公司则不然,市场和销售部门的每一笔钱该花不该花掌握在财务部手里,而财务部不懂具体的营销业务,所以既不批也不拒,一直拖着,严重影响了销售进行。这实际上就是财务部的管理职能太强而支持功能太弱。营销的费用应该营销总监或副总说了算,只要没有超出年度的预算即可。同样的尴尬也经常发生在人力资源部和营销部之间,人力资源经理如何去评价一个市场总监或营销总监是否合格呢?反之,人力资源认为合格的营销人员一定能做好业务吗?在很多国内医药企业,人力资源在员工招聘和管理中发挥了过多的作用,导致员工多干活多犯错,不干活不犯错,只要态度好就行。这样的公司很难做出好业绩。人力资源部门还是多加强办理员工保险福利等支持功能为好。

  

所谓的激励到位有三层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兑现到位。

  

激励力度要做到市场上有竞争力、员工中有吸引力、公司里有承受力。

  

激励的描述要简洁易懂,最好能够形象化。所谓的简洁易懂,比如说“100%完成任务后超出部分每盒激励1块”,就比“100%完成任务后超出部分按流向的1%发放奖金”要有吸引力;所谓的形象化,比如说“你今年完成任务就能买一辆帕萨特”,要比说“你今年完成任务能拿回款3%的奖金”要有吸引力。

  

兑现到位就是公司说的话一定要算数,因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途政策变化不能影响业务人员的年度奖金。

  

考核有效要做到三点:一是考核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二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三是处罚措施要严格执行不能估息。

  

考核指标不合理的现象并非鲜见,如有的公司对销售考核纯销但不考核回款,结果造成大量应收,公司回款指标不能完成。也有很多公司的考核面面俱到,指标过于分散,主要指标所占的权重必然减少,同样会削弱其导向作用。

  

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的最佳手段就是考核指标全部是定量的或半定量,并且去除难以评价对错的指标。比如不设忠诚度、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主动性等指标。有的公司设有代理商投诉一项,这项指标就很难评价对错,因为并非代理商投诉的都是有理的,如果对招商经理考核这个指标,只会迫使他向代理商“投诚”从而牺牲公司利益。

  

处罚措施必须严格执行,毫不含糊,否则就破坏了游戏规则,宽容了一个,损害了一批。

  

近些年来靠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内企业,练就了很强的抓机会、碰运气、拉关系、盯政策的能力,却没有意识和精力来完善公司的管理,造成了公司管理水平和企业规模严重的不匹配。当行业高速成长时,这种不匹配被高利润掩盖;行业发展到了平稳整合时期后,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端开始显现,而执行力差就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所以说,执行力差是老板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最起码要做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

  

2005年,是周伟焜出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的第10年。很多跨国公司在华的总裁频繁更换,相比之下,周伟焜算是"长青树"了。周伟焜"长青"的秘诀是什么?执行!

  

周伟焜认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对个人来说,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一部分,对公司来说,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知名的管理培训师余世维在他所著的《赢在执行》一书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员工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企业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企业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企业派出的人员外,其他的根本没有任何变动--制度没变,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有一个要求: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和决策都实现不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执行力呢?在世界经理人网站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8日举行的一项关于执行力的调查中,有1828位网站用户参与了调查,其中47.98%的参与者认为最能有效提升执行力的因素是良好的沟通;23.14%认为是细致、分明的奖罚措施;13.46%认为是坚定的决心;13.07%认为是协调内部资源;2.35%认为是收集反馈信息。

  

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这也是47.98%的调查参与者的共识。

  

为何是沟通为什么选择沟通作为最能提升执行力的因素呢?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有效地提高执行力,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充分地沟通,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否则,上面再好的决策经过中、下层执行的'七折八扣',就会走样。问卷中的其他因素也并非可有可无,这些因素往往是'执行'过程中的方法、手段。"

  

曾经有一位策划经理说:如果执行的方向错了,后果只有一个:你不是在计划怎么成功而是计划怎么失败。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员工更清楚执行的方向,那就是良好的沟通。将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帮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是成功的保证。

  

一个参与调查者说:"企业中执行力弱,很多表现为命令或计划的结果与当初设计的不一样,走了形。"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个用户说:"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执行者不参加,上下级之间没有良好沟通,执行者对管理者制定的这个计划缺少认同感,那么由此将导致被动执行。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计划,效果又怎么会好呢?

  

"执行过程中,沟通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假设执行者遇到困难,他又不能通过方便、快捷的渠道和主管沟通,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解决问题。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执行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许和主管的想法大相径庭,最后执行走样,就是不可避免的。"

  

怎样沟通怎么沟通才有效呢?《执行》一书的作者之一拉姆·查兰曾经参加一家公司的领导会议,这个企业需要进行文化变革。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提高效益。

  

刚开始讨论毫无头绪,直到公司CEO提出一个问题,讨论才进入正轨,"如果把文化变革当作目标,我们首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参加会议的成员给出了一些模糊的答案:"怎么变革?"、"对其进行改进"等。

  

为了让答案更具体,CEO采取了新的做法:他把团队的领导分成几个两人小组,要求他们描绘出本部门目前的文化特点及未来文化的特点。

  

这次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提高责任感是企业目前最需要的变革。然后CEO又问:"从哪里开始?"答案是:"我们自己。"

  

CEO又提出一个问题:"改变了我们自己的行为之后,应该做什么?"人力资源部的主管说:"将新的准则传达给部门的其他员工。"

  

最后,会议的成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执行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一个接一个地提出问题,直至计划完全被执行者所理解、接受。在执行之前,像这样的沟通要持续地进行,将领导者的信念、行为和对话模式流传到整个组织当中,将上一级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和信念成为下级领导者所效仿的对象,最终使整个组织都接受这种行为规范和信念。

  

沟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让组织内的员工进行活跃的对话,坦诚交流当前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要做到真诚交流,谈话就不能过于正式,要鼓励人们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有突破性的创意就是在非正式的沟通中被激发出来的。

  

《执行》的另外一位作者拉里·博西迪认为,员工在非正式的沟通中,学会了如何协作。在执行中碰到困难,也会想到和大家一起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分明的奖罚措施也是保证执行的重要条件,否则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何是奖罚支持"分明的奖罚措施"是提升执行力的最有效手段的调查者有23.14%,仅次于"良好的沟通",位居第二。

  

他们认为:"坚定的决心很重要,良好的沟通很重要,信息不可少,协调内部资源也不可缺.但他们哪个是首要影响因素?都不是!离开了奖罚分明,以上因素都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甚至是负面因素,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带来成本的增加。唯分明的奖惩才是最基础、最有效的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其它因素的贡献,才能使执行力强上加强。"

  

参加调查的经理人假定人都是有惰性的,必须要用制度来约束。某用户的观点是:"中国的职员远没有像西方企业中的员工那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也就是'职业化'。所以现阶段,要提高执行能力,还是奖罚措施最有效。只有让员工或职员认识到这件事情一定要做,而且非你莫属的时候,我们的员工才会认真去做。"

  

一位从事烘焙行业的网站用户说:"针对需要执行的事项事前进行分工,并且制定细致分明的奖罚措施,对提高执行力最具效果。因为如此一来,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导致他个人利益的增减。实际上,奖罚措施就是一种激励行为。当然,奖罚措施的细致、分明并且公平、公正、合理是很重要的。"

  

怎样奖罚要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和奖罚体系,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迪克·布朗于1991年出任EDS公司的CEO,他能够带领EDS走出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成功地在EDS建立了执行文化。而执行文化推行成功,又得益于这样一套绩效评估系统:他将所有执行人员按照自己与同事的相对业绩排出等级,并根据每个人的等级进行相应奖励。

  

评估时,他并不将业绩数据作为唯一的评估标准,还会看员工具体的行为。他希望团队成员在某个方面做得更好,就会把相关的一些行为设定为标准。

  

比如,布朗希望在企业中强调协作的关系,他把员工的协作水平也定为评估标准。如果A同事发展了一名新客房,后来因为B同事部门的服务更适合这位客户,他又把这位客户介绍给了B同事。评估时,A同事的这种行为就会为他赢得更多的奖金。

  

在评估过程中,布朗会给评定等级低的员工解释原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业绩。

  

"有多大的决心,做多大的事。"某用户在调查留言中这样说。

  

为何是决心领导者的行为决定其他人的行为。没有一定要完成这个项目的决心,就最好不要做这个项目,否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失去员工对你的信任,在你下一次做出决策时,就会得不到员工的支持。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推动了ERP的顺利改造。可见领导者的决心对下属的执行力影响有多大!

  

参与调查的网站用户"颜德义"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领导者更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定组织成员的信心,把握前进的方向。许多组织包括我所在的组织都曾经大张旗鼓地搞过执行力建设,但做得好的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缺乏坚定的决心是关键。一些组织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跟风,图一时热闹,一些组织在遇到困难后就半途而废了,只有那些具备了坚定决心的组织才能真正走下去并取得成功。"

  

怎样表明决心为了表明完成项目的决心,领导者可以制定一份跟进工作的计划:目标是什么,谁负责这项工作;什么时候完成什么工作,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让员工真切感受到领导的决心。

  

三、班组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2、现场质量控制:质检是依照标准做检查,区分良品和不良品,无论多么严格的检查,均无法使不良品变良品,故质量是各工位做出来的;

  

3、沟通技巧及心态调整,有效沟通是不可或缺的领导和管理才能,沟通不要情绪化的责骂、批评员工,请和他们一起思考到底该怎么做,然后付诸行动;

  

1、制定生产计划,包括排产计划、跟踪计划、投产计划、周计划;

  

2、换针、配线、上货、下货、配片、申补、上报机器异常。

  

1、车缝上游部门:计划科、业务科及核料科、裁床、外联部;

  

1、合理化及精益生产接收执行力;

  

班组长需做好担任该职位的思想准备,并有决心尽职尽责做事,严格按制度和照流程做事,注重质量,灵活运用周围的各类资源保证产量按计划完成,营造一个和谐氛围的生产环境,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时刻以身作则,给车工树立榜样!

班组领导力提升(班组领导力与执行力心得报告)


复制成功